过往一年,匆匆忙忙碌碌,懒懒散散闲闲。有时准时准点下班,有时也可以欣赏到上海凌晨四点的星空。每及加班,心里总是安慰自己,至少我的任务完成了,这个困扰我的问题被我解决了!

2021年度总结

这一年,残業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

dag —— 痛并快乐着

当我们的平台开始设计时,由于我对dag还不太熟悉,前期的一些花里胡哨的界面,我只得以工时不充足为借口暂且拒绝。后来已经与dag打了几次交道的我,在后端任务量巨大的情况下,终于有足够的时间,审视并重构一下这部分逻辑。不知什么原因,x6的文档写得,应该说,支离破碎。我常常需要打开三个页面对照着看,才能知道我所需要的api。更有甚者,由于其对vue支持得并不是很好,在重新设计这一部分的封装的时候,我竟然发现,它的注册Vue组件的方法,只是将Vue对象与组件名做了对应,只有在实际渲染时才取出对象渲染,创建节点及创建节点后都不会再暴露这一对象。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——无法在初始化组件的时候提供数据。无可奈何之下,又为了能尽量封装代码,只好写一个简单的类似的注册对象,动态存取Vue对象。几个加班的日子里,每次在这方面突破一些,我都会更加快乐一些(我甚至为了探索布局的算法而去搜索了相关的论文)。

树状视图 —— 又一次输给了表单引擎

犹记得那是树状视图页面的ddl@凌晨四点,我在修改数据修改后的页面联动问题,没想到经过了6天之后,这个原本我以为不困难的问题,又出现了去年的问题——对表单系统的轻视。好在这一次,表单引擎完善多了,这次花费的时间多在对表单引擎的摸索上。这样一个核心的系统,由于各种原因缺少文档,因此当我需要改动时,只得从头看起,探索可用的操作。其实,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功能,完全可以写得笨拙一些。可是不论是一直以来的编程思维的约束,还是上次在业务事件上的跟头,都让我不得不在足够熟悉业务的条件下,充分设计代码。不优美的代码,即使写完了也会有遗憾,不是吗?

监控平台 —— 第一次完整参与的方案,but not perfect

最近这一个月来,我第一次完整经历了一个独立方案从最初的探索、研究、论证并付诸实际的全过程。像极了大学时候的一次课设,只是严格多了。前两次探索,我以为我找到了这一套平台即是大功告成。后两次探索,我以为我描述清楚了这一方案的前后逻辑即是设计完成。直到两周前我编写方案文档时,才意识到,我一直以来的方案其实都是不清晰的,都是建立在假设目标平台是直接可用的前提下的。可实际情况时,当我对照设计好的原型仔细查看api时发现,它并不如预想的那样简单。好在我还没把python忘得一干二净,好在即使我没写过react至少可以看懂,在探索了两天后,终于将所需要的api摸索清楚。

Is it done? Not yet!

接下来是这次最惨痛的教训——我看懂并分析清楚了所有逻辑,但是后来参与进来的产品及前端并没有。产品即使没懂,至少他们可以参考我的简陋原型设计出精致的画面,但是前端没懂,他完全不知道如何落键——更别提我忽略了他从没接触过echarts,仅仅是构建那一套资源监控的图表即花费了半个迭代的时间。ddl将近,近乎一周的加班到2点,终于将之付诸实际。虽然逻辑上砍掉了很多原版的功能,但它是可行的。不过我不确定接下来接手的人是否能看得懂,又或者仍然需要我来改进。(btw,这次基于我们的组件库开发,才意识到组件库的好多漏洞。)

这一年,残業しなくでもいいです

ddl —— 最强驱动力

说来惭愧,这一年的后半段,我的自驱力下降了好多。经常赶着ddl提交任务,迟到时间似乎也不少。

有时候早上明明是早起了的,但是总是不知不觉就到了要迟到的时刻,只好匆匆下楼,一般此时,又没有共享单车,只好加快步伐赶来。天气转冷还好,夏天正热的时候,这一遭确实有些狼狈。

话说回来,在我这里,ddl的存在让一个任务是可完成的,同时让这个任务是效率分布不均匀的。事务的前期,我总以为进度还良好,no worry, doesn`t matter. 确实,至少有些时候,在计划上,任务的进度都是良好的。然し,计划赶不上变化,中途插入的任务,亦或者突然发现的逻辑问题,会让整个开发陷入混乱,任务堆满山的时候,我这敲代码单核单线程的CPU就不再能流畅的处理大量的异步任务了。I/O阻塞是常有的事(忙于调整和确认方案),这时候,顾不上什么 calm down, take it easy ,系统性的假死不可避免,于是便是加班加点。

不过除了自驱力方面的问题,有时候拆分任务过于激进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。这里暂且按下不表。

teammates —— 1 + 1 ? 2

这一年,与我们的成员相处得,我只能说工作上不是很好。

主观得讲,我很不爽。每每提及,我都是愁云惨淡。老实说,相较去年,团队的磨合也是好一些了,可是这种磨合,更多的是磨,而不是合。何为磨?简答说就是妥协。以前的原型画的并不好,我会直言告之,后来其实原型有所改进,但还是不尽人意,但是我也懒得再提出来了。习惯了就是如此。而且不只是我如此,其他一些成员也是如此。

若只是原型倒也罢了,可是逻辑也常有混乱的设计,这让开发举步维艰。记得有一次,因为实体表的创建页面的设计的问题,我在回顾会上直接指出了设计问题,不知是我没有表述清楚还是如何,这让eleven感到不爽,有那么一瞬间,我感觉我是在推卸责任。可是回过头来,我还是觉得这一设计只是盲目借鉴了隔壁项目的类似页面,但是实际上逻辑完全不一样,这个页面可以说是大材小用型的设计,即使后来需要发生变化,我还是觉得设计成那样不是很合理。这一次迭代,这一功能的页面完全重构,验证了我的想法,只是我也懒得指出了。

我也害怕指出了,多次从同事口中听到离职这个词,我生怕追得紧一些会适得其反。可是问题是,一来二去,我感觉大家的活力在下降。前端拖拖沓沓,后端紧赶慢赶,原型产出不尽如人意,测试验收也是随随便便。有人跟我提到过,他已经麻木了,做好了是别人的功劳,做不好却是自己的锅,还得加班加点得修复。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,但是确实能感受到大家的激情在衰退。

这一年,缘分来了又去

这一年的4月底5月初,我以为我找到了可以信守一生的另一半,但是从一开始,我的内心就在告诉我这一段感情没有我以前预计的那么融洽。9月底它彻底破碎了,我也算认清了现实,一个三观和时空都吻合的人恰恰没那么容易。反思一下这期间,虽然曾经给了我一些进步的动力,但是实际上却让我原地踏步,尤其在这样的幻想破灭之后,回过头来发现,感情还是急不得,也不能强求。否则迟早吃亏。

这一年,机会得而复失

drawbacks

记得年初的时候,不小心把公司服务器搞崩掉了,万幸服务器是新的,上面部署的东西没有涉及很多客户的数据,也能在一周内修复。但是这件事还是给我敲响了一下警钟——敲命令以至于做事之前都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
由于疫情,没有带着一位好朋友游历上海。

not bad

这一年我加入的招聘的团队,除了一开始略带紧张的面试经历,越往后的面试我越得心应手,在此期间,我感觉我也提升了自我,原先一些隐约的了解变得清晰,原先略带紧张的处置变得沉着冷静。

持续学习前端知识 && 日语 ing

虽然这一年做了很多蠢事,但是有一点,我还是热爱着我的工作。我还是热爱着探索和创新。我希望能在我的工作上更添建树!

我仍然相信我可以。

这一年,再接再厉

希望新的一年,我不会再只说一声再接再厉。頑張ってください!

以上